根据塔斯社等俄罗斯媒体在7月31号的报道,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新闻处透露,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当天上午逐步到达海参崴,分别停靠在太平洋舰队的两个主要泊位,参与“海上联合-2025”联合演练。
报道提到,绍兴舰、乌鲁木齐舰还有一艘柴电潜艇,都是停靠在太平洋舰队主泊位科拉别尔纳亚堤岸。而千岛湖综合补给舰和西湖潜艇救援船,则靠在海参崴港的码头。这次参演的中国海军主力战舰,跟俄罗斯参加的“特里布茨海军上将”号大型反潜舰和20380型轻型护卫舰“响亮”号,都是共用的同一泊位。8月1到5号期间,他们会联合作业,演练包括援潜和救生在内的一些科目,和俄罗斯的“沃尔霍夫”潜艇以及“伊戈尔・别洛乌索夫”救援船一块儿进行。
双方潜艇一起进行演练,显示出中俄两国的军事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,不过这还算不上最精彩的部分。可以说,这次中国海上的行动最大亮点,是我们的潜艇成功“瞒天过海”,在严密监控下悄悄穿过了美日韩共同部署的对马海峡。不管是中国的哪艘舰艇经过,对马海峡时,日本和韩国的侦察飞机或舰船都会架起架子,进行跟踪监视。比如说,7月25号,西湖潜艇援潜救生船穿越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时,日本海上自卫队第1航空群派出的一架P-1反潜机,也在空中拍了照片。
根据俄方发布的图片来看,这一次中国海军派去参加演练的潜艇大概是“基洛”级的。如果没搞错的话,这艘潜艇应该来自东部战区海军的某个潜艇支队,也就是中国海军第一批装备“基洛”级潜艇的部队。这个支队最早在1994年开始服役两艘877型潜艇,虽然它们在30多年后已经退役了,现如今也交由地方管理,供公众参观。
如今这个支队还在服役的有两艘636型和四艘636M型潜艇,这些潜艇都算是“基洛”级家的成员。636M那会儿的静音性能可是杠杠的,号称“大洋黑洞”,还装备了俱乐部潜射反舰导弹。不过,放到现在看来,这些挺不过新时代的检验,因为它缺少AIP系统,而这和中国自主研发的039BAIP潜艇一比,差距可是挺明显的。AIP潜艇能在水下潜航长达两到三周,而柴电潜艇一般只能在水下待上二三天。但是令人惊讶的是,中国的这款柴电“基洛”级潜艇,竟然悄无声息地穿越了长达222公里的对马海峡,这事儿,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?
一般来说,战术上会用电航配合通气管航行的方法,电航呢,是不启动柴油机的,噪音很低,能有效隐藏行踪。而通气管航行嘛,就是为了启动柴油机,给电池充电。一旦充满电,就切换回电航,再重新用电航的方式继续潜行,反反复复地这么来回折腾,才能悄悄地穿过对马海峡。
但是啊,就算这样操作也不轻松,原因有几个。首先,对马海峡的水深只有50到100米,最深的地方也才131米,而潜艇自身高出水面十几米。在水不算太深的海域里潜航,难度可想而知,危险系数也是挺高的。
再者,要想避开空中反潜机,就得靠中国海军那套侦察监视系统紧密跟踪美日韩的反潜飞机动态,不能掉以轻心。此外,上级机关还得及时、秘密地提供情报,确保潜艇能在复杂的环境里安全应对,并灵活运用电航和通气管航行这些战术,才能保证行动顺利。
要巧妙应对美日水下布置的水听器,有消息显示,他们在对马海峡布置了不少水下监听设备,通过海底电缆将多个听音器相连,形成一个水下声波监测网。这套系统不仅可以监测潜艇的动向,还能辨别自然环境的噪声,比如鱼群、水雷之类的声音,都能区分开来。咱们的潜艇得具备高超的战术技术,才能悄悄穿过去,不让他们发现。
日本海自对咱们通过对马海峡的潜艇没有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,说明我们的装备不仅强大,训练也相当到位。虽然咱们也不完全排除他们可能发现了,却没有表现出来,但这个可能性不大,因为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们曾派反潜机去跟踪监视我们的潜艇。
隐蔽穿越对马海峡可说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,200多公里长的对马海峡都能悄无声息地突破,那些位于一岛链中的海峡,比如大隅、宫古、巴士海峡,长度更短,理论上说,掌握突破的把握还要大一些。对于中国而言,“基洛”级潜艇已经算不上顶尖了,成功通过对马海峡意味着我们更先进的039B、039C,甚至未来的核潜艇,未来在台海和周边区域,战斗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。
卓信宝-股票怎样配资-教你如何买入卖出股票的方法-杠杆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